
陈诗蓉:从中六的“普通试卷”谈起──与IBDP的“知识理论”对比
作为衔接高中教育与高等教育的大学先修班课程,能不能在孩子展开更深层的学习之旅之前,提供相应的训练与装备,以便更好地与大学教育接轨,与世界接轨,免得虚不受补,同样不容忽视。
作为衔接高中教育与高等教育的大学先修班课程,能不能在孩子展开更深层的学习之旅之前,提供相应的训练与装备,以便更好地与大学教育接轨,与世界接轨,免得虚不受补,同样不容忽视。
经过多年来的不断调整、完善,负责栽培未来老师的师范学院,已经制定了一套系统的选拔程序。不仅提高了成绩要求,也纳入心理测评(Ujian psikometrik)与体能测试(Ujian kecergasan fizikal),以确保申请者的学术能力、体能、体力,还有性格特质、职业趋向、情商等,都能适任。
上大学不保证人生一定成功,不上大学也不表示失败。只是如果有年轻朋友问我:需要读大学吗?我会毫不迟疑地回答:有机会的话,别放弃,尽管有人说读了大学不一定有用。要知道人生中能允许我们做“不一定有用的事”的机会与时间并不多,在还能追求诗和远方的年纪,何必过早屈服于眼前的苟且?
PISA Shock这词出现于2001年,用以形容德国对第一届PISA成绩的反应。这个向来对自身的教育体系深具信心的国家,看到自己的排名落在20个国家后头,包括看起来并不起眼,不像竞争对手的北欧小国芬兰时,整个社会一片哗然,轰动不已……
议论了许久,在该不该废除之间摇摆了几年的小六检定考试(UPSR)终于在2021年4月28日宣告废除,结束被委托了33年的“使命”,正式走入历史。就像所有改革都会面对的情况一样,有人欢呼,有人哀嚎,这当中还有更多的不知所措。本文尝试针对常听见的一些困惑与疑虑,作出回应。
花开有序,花落有时,每个生命的成长都有其自然的规律与周期,不同的阶段自有不同的特点、需求与意义,急不得也快不来。只有大人按捺得住急躁与焦虑的情绪,不担心孩子会输在起跑线,愿意相信与等待,不催促不干扰,才能让孩子踏踏实实地走好每一步,才有可能赢在终点!
21世纪所需要的各项技能,很难透过浅尝即止、碎片化的学习来完成。就像深度旅游一样,要求的不再是表面的观光,走马看花,而是针对某个目的地、某个专题进行更深入的观察与了解,制造更多的体验机会。
如果已经深入了解情况,确定某些学校、某些班级,真需要靠晚间上网课才能解决问题,而涉及的教师、学生、家长又无异议,即条件俱足,也无不可。只是千万不能把它当作标准作业,统一要求,因为不同区域、学校、班级,不同背景的学生,情况与条件都各异,需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教师不是为了要让别人看见才付出,但是如果付出之后能够被看见,被珍视,被认可,哪怕劳形苦心,却能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在辛苦中也能收获幸福,将强化教师对教育事业,对自我价值的认同,使教育步伐变得更坚定更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