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Close this search box.

陈诗蓉:需要读大学吗?

陈诗蓉
2021年6月2日

上大学,曾经是过去好几代人渴望,却不一定可及的目标,特别是在国立大学屈指可数,私立学院又未兴起的年代。

我国政府自90年代开始,推行大专私营化政策,不止是私立学院如雨后春笋般林立,国立大学也以倍数增加。时至今日,高等教育逐渐普及,大学之门比过去宽阔许多,进修的管道也因为互联网信息技术,知识数码化技术的快速发展而拓宽。coursera,udacity,edX等慕课(MOC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 大规模开放式网络课程)平台,与世界各地的知名大学联盟开了不少课程,就算远在马来西亚,也有机会报名参加哈佛、斯坦福、清华等知名大学推出的课程,向学界的不同大师学习。进入大学这事,变得比过去容易许多,却也不再显得那么珍贵。

最近,谷歌宣布推出职业证书计划(Google Career Certificates)。根据这项计划,学员只需完成6个月的在线课程,即可获取相等于大学学位的文凭,利用相关技能投入职场工作,引发一场有关需不需要读大学的议论:如果仅用6个月的时间,即可获得文凭,赢得工作入场卷,还有必要花3-4年读大学吗?

教育的其中一项目的是协助学生发展,获得生存的技能,生活的能力,只是过分精打细算,急功近利,完全以经济利益来衡量有用、无用,见树不见林,将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呢?庄子说“无用之用是大用,有用之用是小用”,在这个发展快速,新旧更迭频繁,充满变数的时代,谁敢说现在有用的未来不会被淘汰?而未来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又有谁说得准呢?

教育固然不能脱离现实,但功利性太强,只看到眼前短期的利益,缺乏长远的考量,极可能捡了眼皮底下的芝麻,却失去远处的西瓜,不仅妨碍个人发展,也将成为国家前进的障碍。

活著需要吃饭,但人不能仅靠物质而活,还需要有精神生活。教育需要教给学生的,不仅是“何以为生”的能力,还有懂得“为何而生”的意义,不单是传授谋生技能,还有协助学生打开通往精神世界之路,让他们知道为什么而活,找到自己生命的价值,并拥有终身发展,自我完善的能力,所以读大学不止是为了领取“工作准证”而已。

当然,能否得到更全面的发展,收获更丰,仍取决于个人如何看待、规划大学生活。如果只是抱著“任你玩四年”的心态,浑浑噩噩地过,这样和参与职业培训计划无异。

上大学不保证人生一定成功,不上大学也不表示失败。只是如果有年轻朋友问我:需要读大学吗?我会毫不迟疑地回答:有机会的话,别放弃,尽管有人说读了大学不一定有用。要知道人生中能允许我们做“不一定有用的事”的机会与时间并不多,在还能追求诗和远方的年纪,何必过早屈服于眼前的苟且?

此文刊于:东方日报2021年04月22日| 专栏:龙门阵

分享:

童年书相伴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