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先炳:什么是语文素养?
综合OECD和国外的教育纲要,我觉得“语文素养”除了知性上的,还要情感上的,乃至行动上的。知性的,就是对华文的基础驾驭能力,能够熟练地应用这个语文,以吸收新知、思考、表达;情感上的是爱上这个语文,知道这个语文本身存在的魅力,不管是作为承载各种文史知识的载体抑或传递时代的新知,它都足以扮演好它的角色;行动上的则是尊重这个语文,不会亵渎它,连开玩笑诋毁也不会去做,反而会在生活中多用这个语文传递文明,延续人类的智慧。
综合OECD和国外的教育纲要,我觉得“语文素养”除了知性上的,还要情感上的,乃至行动上的。知性的,就是对华文的基础驾驭能力,能够熟练地应用这个语文,以吸收新知、思考、表达;情感上的是爱上这个语文,知道这个语文本身存在的魅力,不管是作为承载各种文史知识的载体抑或传递时代的新知,它都足以扮演好它的角色;行动上的则是尊重这个语文,不会亵渎它,连开玩笑诋毁也不会去做,反而会在生活中多用这个语文传递文明,延续人类的智慧。
基于历史因素,我国华文教育较其他非中文国家相对要完整。我们也很庆幸,开办中文系的国立和私立大学都在增加,且获国家学术鉴定机构认证。
这是现状,往后呢?中文系的发展会是如何?
提出我个人的意见,尚祈专家见教为荷。
动研究的目标并不在成果,而是过程中的自觉④。教师不能用“前测后测”证明自己的行动多成功。要知道,日夜对着一只猫,一段时间后猫儿也会跳探戈;对着一个人教学,只要耐心付出,也会有成果。行动研究可以是老课题,用XX法教识字,用YY法教阅读。重点是教师如何依据理论设计教学,又如何测试学习成果,如何鉴定自己教学上的得失。若发现失败,行动研究鼓励研究者再循环,调整策略再行动。
庄子说秦失凭吊老子,哭三声就离开。人问其故,秦失说:“刚才我看到的场面是悲戚的,但是当中有很多人是不想哭而哭的,他们只是受到气氛的影响。所以我也哭三声。”放到今天的世界,秦失说的其实是“跟大队”才是时尚。秦失却认为这是迷失本性。
我愿当现代秦失。我希望守护初心,坚定中华民族身份,爱惜先哲留下的智慧遗产。
继往才能开来,没有根,枝叶再茂密还是受不起风吹雨打。所以,如果有人问谁还要说孔孟老庄,李杜苏辛,我会站起来说:Let me try!
我认同教育不是“做就对了”的事业,要有一定程度的认知⑤。历来专家所提的教育理论,我们要“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不要“懵懵懂懂任意去做”。这个说法是对前线的教育工作者而说。
教育也不是“知道就好了”的事业,不是因为你把握多少新的教育主张、教学理论,能言善道就好。没有躬行实践,这些理论也只会让自己“茫茫荡荡”不感踏实。这是偏向教育官员而说,当然也包括我们师范讲师。
“达致个人幸福”和“作出贡献”,正好和PISA的理念一致④。“贡献”是我们的教育操作中较少强调的,所以我们培养出的一些专业人士是很专业,但是职业操守却缺缺,少了奉献的精神。
教育工作者应以这份教育哲理为指南,培养新生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