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先炳:可以不要闻风起舞吗?

黄先炳
2022年5月30日

脸书跳出一个视频,是一起媳妇和婆婆之间的纠纷。拍摄者是媳妇本人,录制过程不断在说明婆婆如何对她不好,还爆出其他家人如何如何的,长达数十分钟。最终是婆婆在情绪失控下被家人强行推进车里载走而落幕。

看了心情很沉重,不是事情本身,而是事情引发的后续问题。这起事件绝对没有赢家,只留给各个涉及人士的遗憾和悔恨。

没想到第二天多家媒体竟然把它当成“新闻”报道,还转发有关视频①。当事人最初可能要出口气,却演变成让家庭纠纷公开给世人论断,而且是永不磨灭的画面记录,受伤害的何止是一两人?

这样的事情不断在社会中上演,我们从中学习了什么?又该做些什么?

去年年底,王力宏事件②烧出了多少的网络判官、多少正义之士?结果又如何?人家的家事我们全听信一方面的说辞就做出判断,若是用以警惕自己还好,用以否定他人则太急进了。

我们是不是该冷静反思,在这“无边界”的世界我们该如何面对社交媒体,以让自己和身边的人都受到保护?

30多年前我偶然下听到电台午夜的叩应节目,辅导员在给听众解心锁。知名辅导员在节目中聆听妇女陈述家庭的纠纷后,给予劝慰。过程中妇女始终愤愤不平地讲述她的遭遇。可能是因为节目是直播,辅导员不断安抚她,却不自觉在“肯定”她所说的一切。

我对这样的辅导是产生疑惑的。其一,任何人在讲述自己的事件时,一定先设想好说对自己有利的话,以便以受害人的身份寻求安慰。其二,在寻求安慰的同时,又会不断寻求他人的肯定与支持,以确认自己是没有错的,甚至用来当下次争吵的“资本”。如果是这样,事情是否能解决?抑或是助长某方的气焰,却又激起另一方的自我防护意识,结果让事情往更坏的一面发展?最糟糕的是,结局还是让事情成为大众茶余饭后的话题?

以前只是电台广播,过去了可以不留痕迹;而今社媒普遍,不但痕迹不会被抹去,而且还把无数的吃瓜群众拉了进来。留言的一人一句,让事主承受言语的霸凌,成为众矢之的。这样带给各造的伤害岂不更大?

不累吗?我们何时可以改变这种风气?

注:

① 莫砺锋老师讲课时说过一个故事:古罗马时法庭审判一个盗墓者,定罪后,法官判词还规定不准任何一方写下被定罪者的名字。原因是罪犯没有资格后世留名。这起事件也是如此,不要再流传,所以我不提供链接。

② 事情发生在2021年12月17日,李静蕾全文“5000字毁灭王力宏”

分享:
Wechat Qr

童年书相伴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