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点个赞

黄先炳
2022年8月1日

我在立卑是独立生活,起居都得靠自己打点。朋友和学生知道我是上班前煮好三餐,下午和傍晚得吃“冷饭”,会寄予同情。最近流行一种智能的多功能料理器,可以现煮现吃,炖焖烤炒都行,蒸热保温当然也不在话下。这家公司最近办活动,鼓励大众趁教师节送一个料理器给老师,公司报效。于是便有人推荐了我。

他们的好意,我不忍拂逆,于是便争取点击率。后来公司联系我,恭贺我入围了,得安排时间接受采访,然后将视频挂上网,点赞率最高的胜出。虽然礼物价值不菲,但我还是拒绝了。我不想参与这个商业游戏,成为公司的宣传棋子。

不得不赞赏这个公司的点子,这是多赢的一项活动。成本不过数千令吉,便可名利双收。既可成就“尊师重道”的美名,又可将产品更加广泛地推出去,让更多人知道。

“点赞”是现今商家普遍运用的高级手段。

在一些特定的场合,“点赞”本是一个很好的测量方式,可以收到很好的反馈信息。例如在一项比赛中,让现场观众参与投票,可以使评价更加全面,不仅限于专业的评判打分。

可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这些投票方式却被有心人利用,变成了一个虚假的流量测试,严重的还成了诈骗集团的欺骗手段。就像当年盛行的直销活动,只要成为荣誉会员,就可以得到优惠,以特别价钱购买产品,条件是要成功招徕多少人成为下线。民众为了便利,往往呼朋唤友,亲戚一个都不放过。表面上看是双赢,其实是商家胜利了。最无辜的还是消费人,要支付更高昂的费用。上钩者上演了披上羊绒服还自我感觉良好的羊的把戏。

我很少回应那些请我点赞的要求。不是我不买账,而是我觉得这样的作业方式已经偏离了原本的动机,也让参与者失去本心,成为“受害者”。是时候“适可而止”,不要如此买卖人情了。

在我还可以主导的活动,我是不会让点赞成为衡量的标准,除非是没有预先安排的现场测试。

 《星洲日报·东海岸》01/05/2022

分享:
Wechat Qr

童年书相伴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