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法】夏洛特 · 蒙德利克
图 |【法】奥利维耶 · 塔莱克
译 | 胡小跃
亲人离世
今天早上,
妈妈走了。
一切都静悄悄的,
闻不到咖啡香,
也没有人在收音机里嚷嚷。
(文本节选)
离世前,妈妈告诉男孩,自己的身体撑不住,要永远地离开了……
男孩试图挽留。
他让妈妈休息够了再回来,说会等她……
妈妈说恐怕不行了。
男孩大声地说:“如果是这样,我就不再是妈妈的儿子了!”
妈妈笑了……
男孩却哭了,因为他知道,这事肯定是真的了。
面对亲人的离去,无论家属是否早已有了心理准备,从来都是难以接受的。
成人既是如此,儿童又何尝不是?
挽留、反抗、悲伤、逃避……
伪装、愤怒、挣扎、焦虑……
在面对死亡这件事,人类既脆弱,又坚强。
因为曾经脆弱,所以懂得了坚强。
但,过程一点都不简单。
需要空间。
需要释放。
需要时间。
更需要指引。
成长之路
害怕遗忘,害怕想起
男孩把窗户关上,想拼命记住妈妈的味道。
男孩捂住耳朵、闭上嘴,想留下妈妈的声音。
男孩摔倒受了伤,便听到了妈妈的声音。
小伤疤一结痂他就抠破,因为只要血还在流,妈妈的声音就不会走……
那,男孩的爸爸呢?
他不知道怎么跟男孩说话,因为男孩的眼睛像妈妈。
甚至男孩一说起“妈妈”,爸爸就哭了……
男孩害怕遗忘妈妈,因为不想忘记有关妈妈的一切。
爸爸害怕想起妻子,因为不想触及内心的悲伤与孤寂。
男孩与爸爸看似正在挣扎,其实是在调整自己的内心,尝试以另一种方式把妈妈保留在心底。
只不过,他们都还没办法适应,所以会难受。
虽然很缓慢、很艰难,但男孩与爸爸都正在经历“成长”这件事呢。
外婆的到来
外婆来了,男孩有点烦。
她环顾屋子后,便把窗户开得大大的。
男孩大叫起来,哭喊着不让开窗,害怕妈妈会消失。
男孩赖在地上哭得很伤心。
他也不想这样,可他太累了……
这是男孩自妈妈离世以来,第一次放声痛哭。
外婆拥抱着男孩,握住了男孩的一只手,把它贴在男孩胸前,说:
“妈妈就在这里,在你的心窝里,永远不会离开你。”
外婆的到来,是为了引领男孩与爸爸走出悲痛的存在。
男孩压抑已久的情绪,终于在外婆打开窗户的那一刻决堤而出。
而就在男孩快要被悲伤淹没时,也是外婆让他明白,只要心里有妈妈,她就会永远都在,永远活在男孩的心里。
外婆的出现,为男孩与爸爸重新找到了方向,并引领他们带着对妈妈的爱,继续前行。
面对亲人的离世,从来都不是件简单的事。到了那个时候,请允许自己拥有表达悲伤、愤怒、焦虑的权力,让自己有宣泄的出口。但在那之后,也请记得带着爱与力量,继续前进。就像书中的男孩和爸爸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