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们聚集讨论考题,一人突问:“请问你们考过A吗?如果连A长个什么样子都不知道,讨论就太空泛了!”
这样的话语当然不讨人喜,但却是硬道理。就像我们当讲师的,如果连一堂好课是怎样的也说不清,是很让学员明白怎样才算是优质的教学。理论还得结合实践,才是真功夫。
我很庆幸自加入师范学院后,有机会看很多课,从我学生完整的课堂教学中学习,不断去探讨好课的模样。教师的口才,教师的应变能力,教学重点的把握,都是决定性的因素。现在更扩展到看学生的学习内容和进度,从知识的获取,技能的培养,到生成式的教学,让学生真正受教育。这些无一不是在行进中求进步。
我们参考了中国和日本的做法,开创了适合本地教师进修的公开课体制。通过具体的课例,课后的教学剖析,以求教师更能达致专业成长。
公开课不是作秀,更不会作假,我们要求的是常态下的正课。参与者要如何从公开课中学习?我们给大家划定了三大观摩视角:看教学的准备工作(先通过课例分析再听教师说课),看课堂上的执行能力(课堂观摩),看课后的反思力(议课时的互动)。
备课包括两个环节:一是对教材的解读能力,精准地发现教材的特点;二是对教学的设计能力,充分发挥教材的优势。前者除了应用教材以外,还要懂得开发适合学情的教材。特别是阅读教材,如果课文可读性不高,纯粹只是为识字和传输道德观的教材体,那么教师还得发挥修改、对读他文、另择教材的能力。后者则看教学的设计,既要符合学生的学习能力,且要符合课程的标准,有重点、脉络清晰地开展教学。
执行能力则看实际的课堂教学能力,不但要落实教学计划,还要具备应变能力。有时是对学情作出适当的调整,有时则是针对学生的反应给予点拨和提拔。以学生的学习为核心,助他们在既有基础上跨前一步,是当今教学的主轴。
最后,教师还该具备反思力,能够辨析教学过程中的得失,能从实践中总结珍贵的经验。会反思,才会不断成长;要学生生成式学习,教师也要水涨船高,不断成长。
《星洲日报·东海岸》14/03/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