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你为什么说谎?

郭史光宏
2020年11月18日

一位家长大吐苦水,说她四年级的孩子撒谎成性,无论大小事,都习惯以谎言对待。功课明明没做,却说没带;垃圾桶明明塞满,却说已倒;甚至肚子饿时,仍推说不饿,然而方便面一上桌,即可瞬间吞下两大碗。家长软硬兼施,无论好声好气,还是声色俱厉都无效。孩子被打骂时跪地求饶,打完照样说谎。究竟该如何是好?

台湾洪兰教授曾在一篇文章,从脑神经科学的角度谈“说谎”。她说,“从大脑造影实验中,我们看到说谎时,大脑活化的地方,跟给受试者闻阿摩尼亚是同样的地方,也就是大脑的‘厌恶中心’。所以我们知道,虽然说谎的孩子嘴里不承认,心中其实是不齿这个行为的。”既然如此,孩子为何会如此“犯贱”,不断撒谎,不断活化大脑的“厌恶中心”呢?

大家小时候想必都有撒谎的经验。撒谎,往往是在欠缺安全感的情况下,为了让自己暂时逃避危机、问题与责任而产生的行为。尽管大家在理性上都明白撒谎是不对的,但落到现实的生活情境中,撒谎往往成了一种反射性反应。被“逼上梁山”时说谎甚至可以不假思索,待谎言出口后,当事人才恍然。退一步想,说谎其实是一种缺乏安全感的表现。我相信,没有人愿意成天以撒谎度日。那些撒谎成性的孩子,正是极度缺乏安全感的可怜人。想到这里,我们还会鄙视撒谎成性的孩子,还会对他们火冒三丈、大发雷霆吗?我们不是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爱与关怀,更大的宽容与体谅吗?

那位家长还说,她常会给孩子说真话的“机会”,但孩子总是不懂珍惜,令她失望。举个例子,她离家前吩咐孩子清理桌子,回来后发现桌子零乱依旧,就会把孩子找来,问他是否已经清理桌子。这便是她所谓的“机会”。可想而知,孩子自然又说谎了,还编造出一个又一个不成理由的理由来搪塞圆谎。对家长来说,她给了孩子一个说真话的机会;但在我眼里,家长不过为孩子制造了又一个说谎的机会。既然已经知道孩子说谎成性,我们又何必一而再,再而三地去“试探”那已知的结果呢?

脑神经科学告诉我们,大脑的神经回路是越用连接越紧;长久不用,连接会慢慢松开。我们一直去制造机会让孩子说谎,只会令他们撒谎的神经回路越连越紧,导致坏习惯更加根深蒂固,更加难以改变。我们应该做的,是减少孩子说谎的次数,减少孩子说谎的机会。

怎么做才能减少孩子说谎的机会呢?举个例子,当发现孩子并未完成我们交待的任务,别把他们找来问话,而是再次提醒他们完成任务。将“你到底做了没有?”改成“孩子,现在去做。”这样不仅避免了孩子因害怕而撒谎,也给了孩子一个亡羊补牢的机会,亲子关系也不会常常处于紧绷状态。我想,孩子内心深处会感受到我们的宽容与大度。久而久之,撒谎的神经回路用得少了,连接慢慢松开,坏习惯才有改善的希望。

最后,愿以洪兰教授的一段话与各位读者共勉:

“要改变孩子的坏习惯,父母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更要用爱心去化解。所以,面对孩子说谎,不要惊慌,不要打他,要用爱去感化他。”

(洪兰《孩子说谎必有因》)

此文刊登于:《联合日报》31.10.2011

分享:
Wechat Qr

童年书相伴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