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存在于这个宇宙之中,这一点大家都知道。但是,是不是每个人都知道,在每个孩子的内心,都存在一个宇宙呢?它以无限的广度和深度而存在著。大人们往往被孩子小小的外形所蒙蔽,忘却了这一广阔的宇宙。”——日本临床心理学家河合隼雄
现实生活中,对孩子怀抱善意的大人很多,好心做坏事的却也不少。因为担心孩子受伤,我们限制他们尝试探索的空间;因为害怕孩子受挫,我们剥夺他们挑战失败的机会。不仅如此,我们还常以成人的价值标准去要求孩子,要他们循规蹈矩、乖巧听话,甚至少年老成。对于孩子的纯真之心和冒险精神,我们往往视而不见,甚至看作洪水猛兽。
不由得想起周作人的话:“世上太多的大人虽然都亲自做过小孩子,却早失了‘赤子之心’,好像‘毛毛虫’变了蝴蝶,前后完全是两种情状:这是很不幸的。他们忘却了自己儿童时代的心情,对于正在儿童时代的儿童心情于是不独不能理解,予以相当的保育调护,而且反要加以妨害;儿童倘若不幸有这种人做他的父母师长,他的一部分生活便被损坏,后来的影响更不必说了。”
看来,理解和看见是一切善意的前提。唯有理解孩子、看见孩子,才能顺其心性给予妥贴的陪伴与照护。正如幼儿教育之父福禄培尔所言:“葡萄籐应当被修剪,但修剪本身不会给葡萄籐带来葡萄。相反的,不管出自多么良好的意图,如果园丁在工作中不是十分耐心地、小心地顺应植物本性,葡萄籐可能由
于修剪而被彻底毁灭,至少它的肥力和结果能力被破坏。”
那么,要如何理解孩子、看见孩子?
苏联文学家高尔基曾说:“文学是人学。”中国小说家王安忆进一步阐述:“小说是心灵的历史。”换句话说,文学凝视生命,反思人生,表现心灵。如果说成人文学表现的是成人的世界,那么儿童的世界则在儿童文学的经典作品之中得到展示。中国儿童文学家朱自强甚至称儿童文学为“感性的儿童心理学”。透过阅读经典儿童文学作品,我们得以潜入儿童的精神世界,关注儿童的眼光,发现童年的秘密,收获教养的智慧。
有鉴于此,我们在八月份发起了“儿童文学里的教养智慧”成人读书会。每个月,我们围绕一部儿童文学经典,共同阅读作品、细读作品、研读作品,并联系现实生活进行对话交流,潜入儿童世界,汲取教养智慧。
上个月,我们共读了瑞典儿童文学作家林格伦的《淘气包埃米尔》。学员慧萍感触良多:“一个人,可以读得很快;但一群人,可以读得更深。没有读书会,或许我就只会一读而过,无法发现《淘气包埃米尔》里许许多多值得挖掘的部分,白白浪费了如此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读书会,让一部优秀作品的闪光点得以被发现、被挖掘,也让读者可以从中发现自己、找到自己、有所感悟。”
我们不断鼓励孩子阅读,希望他们爱上阅读,培养终身学习的习惯。那么,我们自己呢?我们在阅读吗?我们会阅读吗?我们爱阅读吗?身教胜于言教,不妨以身作则,从自身的阅读开始,从儿童文学开始吧!
“孩子们存在于这个宇宙之中,这一点大家都知道。但是,是不是每个人都知道,在每个孩子的内心,都存在一个宇宙呢?它以无限的广度和深度而存在着。大人们往往被孩子小小的外形所蒙蔽,忘却了这一广阔的宇宙。”
日本临床心理学家河合隼雄
刊于:2020日9月15日《中国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