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道说:“公开课的时候,上课老师一开口,后面便有老师私议语音那么差,也好意思上台。那时刻,我真想找地洞钻。”
我笑说大可不必如此。一个人优秀与否,该从更多角度看,不要只用惯性的思维。惯性思维不一定正确,例如要先积累识字量才能阅读,掌握笔画笔顺才算会写字,考试成绩优异才算高材生等等。一不谨慎,我们可能就要错过提拔孩子的机会,严重的还让孩子自觉无能。
前些时候,更有同道说汉语拼音没学好,就不该出国丢人现眼。这更叫我疑惑:企业家没有把书度(读是第二声)好,您否定他的中文水平,却无法否定他的长袖善舞;台湾毕业生把乐瑟(垃圾)变黄金,也不阻止他国际间辉(飞)来辉去。
中国官方为了让国民掌握好汉语拼音,推介普通话水平测试,成绩分为三级六等①。这是该国官方的需要,即便如此,他们也不会要求太高,语文科教师只要达到二级甲等就算合格,其他科目教师则是二级乙等。毕竟要成为优秀教师,还有多方面的条件必须具备。
一名中学老师允许学生用语音输入法写作,结果发现这名被小学老师判为无可救药的孩子突然积极向学。孩子在过程中,并非以人工智能取代人力,在实践中他自觉地纠正自己的发音,也慢慢把许多不会写的字学上去了。这岂不印证学习是齐头并进,不该独占一隅?
面试官常反映华小生不太会口语交际。面试要求群内交流,给他们15分钟,他们5分钟后就沉默了。他们更发现成绩越优秀的,越不善于口头表达。我们是不是该反思,说话的培训焦点是否放错了?演讲比赛的目的是什么?
能够公开授课让大家观摩的,除了要有勇气外,还得具备教学的构思能力,教材的解读力,课堂的调控能力等。实在不必为了一点,就难过得要找地洞钻。不信?五年后,看是台上的人取得长足的进步,还是台下议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