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Close this search box.

世间一切事物,并不偶然——读《爱因斯坦与奇妙物理学》有感

好奇心、想象力和专注力——终其一生,他始终是那个第一次接触指南针的小孩,他看见追逐光束的列车,看见像甲虫爬过弯曲树叶一样爬过弯曲空间的人,看出数学式子背后实实在在的物理内容。

作者:邹凡凡
出版者. 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

一般,我们都不会拒绝故事吧?尤其有关名人的“八卦”,大家肯定会停留下来探个究竟。

邹凡凡笔下的名人传,可以说把每个人名人介绍得像个“人”,不是“神”。我一直对于《写给孩子的名人传》系列爱不释手,或许我就是那个曾经渴望了解世界的大小孩,多的真的是我不知道的事。说来惭愧,我曾是个理科生,在读物理时大名鼎鼎的公式“E=mc2”我居然不知道出自爱因斯坦,还真的只是把方程式背在脑袋里,对我来说就是用于计算能量,还留有公式与光速有关的印象,如此而已(还真是“蒙查查”)。在科学界且得过诺贝尔大奖的爱因斯坦,谁曾想象这人可是被无数所大学拒绝招收成为教授助理的?曾经不过想要当个物理老师,如此普通的愿望却花了整整9年才得以实现。

爱因斯坦这个名字是不陌生的,最起码知道他是个有名的科学家,但却从来不熟悉他的生活,他的背景。如果说人的天赋是起跑点,那背后的所付出的绝对可以让一个人走得更远。在你看不见的地方,他不停地翻阅书籍研究方程式,又或许是孜孜不倦地研究一个又一个的科学理论。没错,对于感兴趣的事您即使再忙也会抽空和它们相处,而且还能做得专注。从小就爱搭积木的爱因斯坦,会不会就是在“玩儿”的过程中锻炼专注力呢?各种不同的积木到他的手里变着花样,以不同的形式呈现,似乎连照顾他的保姆可以坐在一旁打瞌睡了……还有,爱因斯坦还会拉小提琴呢!当脑袋瓜有想不通的时候,那源源不绝的想法和解答,是在那美妙的音符下诞生的。谁说科学家只有理性的一面?艺术可是不少名人在生活中不可或缺且重要的部分——启发灵感,启动创意。

那张顶着白发,鬼马吐舌头的爱因斯坦,这形象可是刻在骨子里。其实早该知道爱因斯坦是个“大顽童”吧!就是不按理出牌,有自己进行实验的一套程序,有自己计算方程式的方式。也正因此常得罪教授,不折不扣是个”不听话“的学生,但该认真的时候爱因斯坦还是挺认真的——认真的和他人辩论,尔后再认真的询问是否愿意聘请他成为教师……我想,能想出“相对论”这样好玩的理论,并不是凭空想象的吧?而是站在一定基础上展开想象。在物理界无法被绕过的前辈,就属牛顿。读着读着,您会发现每一位名人之间的关系摸不着却看得到——爱因斯坦可是把牛顿的照片挂在书房里头呢!(不止牛顿,还有另外两个科学大神)要不是有牛顿盖的“房子”,也就是绝对时间与空间的概念为前提,那爱因斯坦也没机会把“房子”给砸了,重盖一所更牢固的大厦——原来时间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如同一条河,有时流得慢些,有时快些。要说明白”相对论“或许太复杂,但邹凡凡用了简单且易懂的例子给说明了这栋爱因斯坦盖的大楼,总算给整明白啦!我从没想过,“穿越时空”这个脑洞,居然就是源于爱因斯坦笔下第四篇论文《论动体的电动力学》后半篇(三页稿纸的补充说明就足以撼动物理界)。

一个又一个的小故事,让我惊叹连连,沉浸其中无法自拔。科学本来就讲究探索的真理的精神,而我过去只能站在楼房高端,却没意识到底下建楼房的是谁。我们有必要去认识去研究这些科学家的生平吗?光是把科学知识记得牢不就省事了吗?事实是,去了解历史的价值,在于知道了前因后果,汲取当中的价值,学会追溯、探索知识的源头,才可以把事情的本质看得更清楚。唯有顺着前人的走过的印记,思路才有机会变得清晰,才有底气展开想象和大胆创造。

好多人对爱因斯坦的一生发了好多的感叹号,以至于偷渡他的大脑,研究它和普通人有何异样。但我非常喜欢邹凡凡对于此事所写下的想法:相比大脑,我们更应该研究的,难道不是他的心灵吗?

”好奇心、想象力和专注力——终其一生,他始终是那个第一次接触指南针的小孩,他看见追逐光束的列车,看见像甲虫爬过弯曲树叶一样爬过弯曲空间的人,看出数学式子背后实实在在的物理内容。“

看到这句话,感触极深。

童年书相伴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