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的写作:写出真我

郭史光宏
2022年3月3日

“参与意识,对社会的关注,表达方式等都应该从小培养,而在小学生的考场作文中无法培养这些素养。”——中国新生代语文教师郭初阳

2013年4月12日至14日,第九届中国儿童阅读论坛暨亲近母语教育研讨会于南京举办。本届论坛以“儿童的写作:写出真我”为主题,邀请了来自各个领域的专家与一线教师,从方方面面探讨儿童的写作。我有幸受邀参与其盛,并在论坛上执教了一堂图画书写作课。这三天的精神飨宴,郭初阳老师的公民写作课让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郭初阳老师这堂课主要指导学生如何给《南方周末》投稿。首先,郭老师选了八篇刊登于《南方周末》评论版的文章(其中六篇出自小学生手笔),让学生阅读,请学生挑出其中一篇,说一说喜欢的原因。这八篇文章都不长,内容主要是小学生在校园内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相关的思考。比如其中一篇《我想上体育课》,是一位四年级学生因为体育老师休假,所有体育课被语文、数学所替代,心中不满,因而提出了学校不重视体育课的问题。另一篇《应急电话,要好记》,则是一位六年级学生发现一些应急电话号码太难记,因此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接着,郭老师要求学生转换角色,想象自己是《南方周末》的编辑,根据这几篇文章,列出几项选稿标准。换句话说,学生必须思考,怎样的文章适合刊登于《南方周末》评论版。在这个环节中,各组学生都归纳出了一些选稿标准,如:敢于说真话、勇于提出自己的看法、针对的是真实的现象、拥有新颖明确的标题等等。

有了这番归纳与提炼,郭老师再让学生拟出两个题目和方案,准备投稿给《南方周末》。这时,学生们有的揭示了校园内的问题,有的抨击了社会里的现象,有的提出了生活中的疑惑。除了提出问题,他们也谈了自己觉得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看到学生认真思考,说出自己真实的观察与感受,并针对现实问题提出真诚的建议,台下的我很受触动。

在知识层面上,这堂课让学生认识了评论文章的文体特点;在态度层面上,这堂课高举“真情实感”的旗帜,为学生树立了“写出真我”的写作态度;在兴趣层面上,这堂课点燃了学生的投稿热情。然而,最可贵的是,这堂课启发学生关心生活、关注社会、关爱生命,鼓励学生思考社会问题并参与其中。我认为,这堂课完全体现了郭初阳老师的教育观,“语文课堂的目标是培养有独立精神、自由思想、敢于表达的公民。”

论坛上有朋友质疑,过早的让孩子直面现实社会,会否产生更多愤青,又会否伤害孩子那颗柔软的心?在我看来,郭老师这堂课并无意将成人的价值观强加于孩子身上。郭老师做的,只是让孩子观察与思考自己的生活,从自己的角度去关注与关怀社会,并提出自己的观点与建议。这一点,从郭老师这堂课的选材即可看出。再说,孩子本就活在现实社会。与其逃避一切的丑陋与不完美,不如积极参与其中,以真诚的心去完美一切的不完美。现实也许污浊,但参与其中的心却可以是高洁明亮的。

最后,让我们看看本届论坛的分主题结构:生活的写作、公民的写作、图画书的写作、域外的写作、创意的写作。当他人已挣脱“应试”的枷锁,立足儿童,扎根真实,充分开展各方资源,围绕儿童写作进行各种各样大胆尝试之际,我们还在让学生背着一篇篇的所谓“范文”,根据千篇一律的提纲写出毫无生气的文章。与论坛呈现的各式写作相比,我们似乎只有一种写作:应试的写作。

中国亲近母语创始人徐冬梅老师认为,“写作是生命的言说。儿童写作教育是为了让儿童具备未来需要的书面母语表达的能力,是为了让孩子树立真诚的言说态度和真诚的生活态度。”

我们的写作教学,培养了孩子可应付未来的书面表达能力吗?我们的写作教学,树立了孩子真诚的言说态度和真诚的生活态度吗?还是,我们正背道而驰,将天真单纯的孩子一步步引向说空话、讲套话、写假话的歧途上?

此文刊登于:《联合日报》24.5.2013

分享:
Wechat Qr

童年书相伴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