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Close this search box.

陈诗蓉:没有人要当老师?

陈诗蓉
2021年4月14日

为了解决师资问题,教育部把今年师范课程的学额增加至6000个,比2018年多了2800个位。只可惜到了截止日期,符合条件的申请人数,仍不足以应付所需,导致教育部得展开第二次的特别招生行动(Pengambilan Khas).这项教师学士课程(PISMP)的主要对像为SPM毕业生,所以每一年的招生活动都紧随在SPM放榜之后。单是应届考生就有42万1706名,为何竟填不满区区的6000个学额呢?当中固然有不少想当老师,却不符合资格的。无论如何,想当老师的人并不多—却是不争也不必争的事实。

我们的社会重理轻文,倾向由成绩为我们做出选择。刚升上中学一年级的学生,由小六评估考试(UPSR)有几个A来决定他能不能选择基础电脑课程(Asas Sains Komputer)。进入高中,则由成绩来断定一个学生该读文科还是理科。高中毕业后,也同样交由成绩来决定该读什么科系,凡成绩良好的,都理所当然地“被期望”能进入医学、工程、法律、会计、金融等热门、具市场价值的科系。

办好教育才能强民

当教育资源有限,需要进行选拔时,成绩无疑可作为重要参考,另外也可借此推断一个学生的学习力,以确保每个人都能找到发挥自己的最佳空间。但是成绩不该是决定志向、选择职业的惟一标准,要考入医学、工程、法律系等科系,固然须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有一定的学术表现,但是也不应忽视孩子的能力特质、性格类型、兴趣爱好等。

大家都知道教育是国家之根本,是促进社会与个人发展的重要途径。要强国必须先强民,要强民就不能不把教育办好,要把教育办好,就不能不先让教师队伍强大起来。为此,不是应该吸引最优秀的人来当教师,才能培养出更优秀的人才吗?当教育这行业对优秀学生来说,已完全失去吸引力时,我们国家往后将面对的又岂是师资不足问题而已?

我们的教育需要有更多的优秀人才来掌舵。有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遇上优秀的老师,但又有多少家长会鼓励优秀的孩子去当教师呢?我不想矫情地呼吁优秀的孩子都来当教师。因为既然不是每个成绩好的孩子都必须当医生,那肯定也不是成绩好的孩子都适合当教师。

更多元择业观

只是希望大人们都能拥有更开放、多元的择业观,打破成绩好就必须选择特定专业的单元思维。如果整个社会都把教师这份职业置于低下的地位,认为成绩好的孩子就应该拥有比当教师更好的选择与出路,纷纷把他们推向含金量更高的专业,我们国家未来的发展肯定是要面对困境的。

当教师不再是大家心目中的理想职业,我们的教育还会理想吗?

分享:
Wechat Qr

童年书相伴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