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前线教师,而且还是培训教师的教师,我们自然明白教育必须注重“课程——教学——评价”这三者。也就是注意教什么,怎么教,怎样评价成果。课程和教学是可以不断修正,评价的观念也是,但后者是直接影响到我们的工作目标,以及我们服务的对象的教育观念的,所以更加要谨慎。
我当学生时考过很多次第一,吊诡的是,这些都是第一年获得。小学一年级、中学预备班、高中一年级、大学预科班一年级、大学一年级①。
何以如此?其实学习生涯中,考试一直不是我很在意的事儿,就把平时所学的用上就是。无心插柳却成荫而已!但是插柳毕竟有规律,我不思长进,后来便要居人之下了。
我是在小学五年级检定考试前,才从同学们口中知道读书要讲技巧,考试才能得心应手。我想是不是我的三脚猫功夫比不上屠龙之术,结果总是在第二年败下阵来?
执了教鞭后,当然对应考技巧越摸越透了,可是教学时我却始终不愿教学生取巧。例如中学教数学,我是真正训练学生如何解题,如何演算,答题后如何审查以确定答案正确。我还和他们比赛答题,直到大部分学生只要有题目就能作答才满意。结果是九成以上的学生在考试中都考获特优。
所以当年我很骄傲地说,要应付考试,哪里需要几年的时间?平时重视学习,考试前三个月才来谈应考,成绩还是漂亮的。如果我办学,就是这样做,不会神经兮兮从一年级就开始训练学生作答技巧。
在中学教学时,我还是体会到应试教育的可怕。例如有一名优秀生有次数学考试得不到满分,却原来他答题后去算答案是不是均衡,结果发现A比B少,他就涂掉一个A改为B,弄巧反拙了!不知是谁告诉他出题有这样的规定,造成他宁相信游戏规则,也不相信自己。这显然是本末倒置的学习。
再有,我是怀疑怎么会有九成学生考特优的成绩?却原来考试成绩是依据累积分布函数(Cumulative Distribution Function)决定,切分点成了关键。难怪考生答错12题还可以特优,不像当年我们错一题就要哭了。
愈发现考试游戏的不完美,就更加抗拒应试的教育。
当师范学院讲师,不断钻研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后,对“课程、教学、评估”有更全面的认识。于是,我们关注的不再是考不考的问题,而是要如何有效评价学生,以及要如何确保学生的学习是有效的。
考试成绩不能反映真正的学习,如何学习比如何考试重要啊!
注:
① 印象最深刻的是马大第一年,我在协办大专佛青生活营时接到校方寄来的成绩,近乎全科都是A,还有A*(数学),只有宏观经济栽了跟斗,考获B+。结果当年赢取书券奖,也成为老师和同学注目的对象。可是第二年,却近乎全科B,厉害不?
《星洲日报·东海岸》24/07/2022
图片取自:《腾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