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Close this search box.

黄先炳:成语意义的演变

成语的应用,并非是一成不变,也不一定就是“忠于原著”的。
黄先炳
2024年8月5日

《庄子》一书给后世留下了不少成语,例如《养生主》一章便给我们提供了“庖丁解牛”、“目无全牛”、“游刃有余”、“踌躇满志”、“薪尽火传”等常用的成语。现代学生在阅读古文时,喜欢用今人的语文学习习惯看待古文,所以在分析《养生主》时,竟然说庄子在文章中引用成语,孰不知庄子始是原创人。

不过,今天引用源自《庄子》的成语,由于多种因素,许多都已经失去了原本的意思。这些因素包括古今词义的演变,后人的错误引用以致约定俗成等。因此,我们不能以这些成语的现代意义去理解《庄子》,也不宜用《庄子》的本义来看待现在习惯使用的成语。有人以为成语是定型的词组,不应该任意更改,这个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但并不是绝对的正确。

且以“鹏程万里”为例。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前程远大”。熟悉中国文学的人都知道,这个成语源自《庄子》。《逍遥游》有句话说:“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搏扶揺而上者九万里。”“鹏程万里”显然是从这里演变过来的。可是庄子是道家人物,《逍遥游》谈的是自由,而且是绝对的精神自由,哪里会跟我们谈什么 “前程远大”呢?唐代诗人唐彦谦有“鹏程三万里,别酒一千钟”;宋代邵雍《伊川击壤集》有“浩浩长空走日轮,何烦苦苦辨根尘?鹏程万里非由驾,鹤筭三千别有春”,这些诗句所用的“成语”,已经不是庄子的原意。

今天我们用“鹏程万里”这个成语,词义肯定与庄子的自由无关,我们比较感兴趣的还是飞黄腾达。

再看“呆若木鸡”这个成语。成语词典告诉我们,它用来形容因恐惧或惊异而发愣的样子。从字面上看,这句成语就是形容呆得像只木头鸡。显然这是一句贬义成语。可是,《庄子》里头记载的事迹却正好相反,这句话是褒义,是说作为“斗鸡”的最高境界。故事是这样的:

纪渻子为周宣王驯养斗鸡。过了十天,周宣王问他是否把鸡驯好了,纪渻子说:“还不行,它还骄傲得很呢!”十天后,周宣王又问,纪渻子还是回答说不行,因为斗鸡一听见响声就叫,看见影子就跳,还很浮躁。再过十天,周宣王问起时,纪渻子还是说不行,因为斗鸡还是目光犀利,盛气凌人。最后,又过了十天,纪渻子才满意地说斗鸡驯养好了,因为这时候这只鸡已经“德全”,“望之似木鸡”,其他鸡只一见到它都不敢正视,掉头就逃走了。

由此可见,《庄子》故事的原意,无动于衷的木头鸡才是斗鸡的最高境界。可是,今天我们用这个成语,意思显然不是这样。例如曹禺在《日出》中写黄省三要说话时,注明“呆若木鸡,低得几乎听不见的声音”,显然是说受到惊吓,愣住了。

成语的应用,并非是一成不变,也不一定就是“忠于原著”的。

分享:

发表回复

Wechat Qr

童年书相伴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