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Words of Poems are Who You were: Contradictions
and Continuities in Signs of Childness in Children’s Books/ Debbie Pullinger
语言与思维
如果叙事是关于讲故事,那么诗歌可以说是简单地讲述。诗歌传达诗人的思想和感情,代表着诗人感知的某个方面。有时,诗歌探索的是讲述行为本身的运作方式,许多儿童诗人明确探讨这一主题。在她的序言中,达菲有意为儿童读者明确诗歌的特点,通过诗歌策略展示诗歌能做什么以及它是如何做到的。
再次强调,这首诗不是叙述性的;它没有主角,也没有事件的展开。相反,它探讨了一些思想,特别是诗歌语言的本质和诗意体验的现象学。通过一系列形象,其中一些非常令人惊讶,它反思了语言的奥秘,它与生活体验的关系,以及它特有的能力唤起那种经验的记忆。在这种诗意冥想中,隐含着对时间运作的视角,这是叙事虚构和诗歌之间的重要区别。
叙事实质上关注时间的流动,作为一系列展开的事件。相比之下,抒情诗跳出时间的流动,以理解一个事件、一个体验、一个时刻、一种感觉,并努力通过诗歌语言的资源来传达这种意义。《诗歌的文字》主要通过诗歌的隐喻方式来实现这一点。它使用了像将风钉在纸上的钉子,镜子里映射的泪水,钱包里的零钱,捕捞鱼群的渔网,游乐场里袋中的金鱼等形象。这些捕捉和扣留的形象形成了诗歌运作和可能性的感觉。然而,就像鱼群一样,这些形象也是滑溜的,这意味着诗歌语言可以成为重现记忆的手段,从而成为一种带有再现潜力的记忆。
就像一个幼童一样,这首诗对语言采取实验性、临时性的方式;它喜欢在主题上产生想象力的变化,玩着“假如”的游戏。它不会对词语视而不见,而是将其视为值得探索的东西。因此,如果这首儿童诗中或任何儿童诗中有童真存在,那么它可能在于它如何通过语言传达体验,并同时凸显了生活体验与语言之间的关系。目前的论点的明显挑战是,这一描述可能适用于所有诗歌。然而,诗人们早已表达了这种观点。迈克尔·多纳吉继续了浪漫主义的思维传统,他认为“让我们认出一篇作品是诗歌的东西通常是一种‘技巧’,诗人在其中模仿儿童的思维。”他甚至说:“从某种意义上说,所有诗歌都是儿童的东西”(2005年,第xii页)。
具象化
诗歌的文字捕捉了“过去的时光…在你的头发中吹动”。正如这句诗所暗示的,诗歌有能力重构记忆,甚至是一种具象感的记忆。与生活体验相比,语言可能显得粗糙,就像钉子一样,或者至少非常像T·S·艾略特所说的“总是在恶化的破旧设备”(艾略特,1933年)。但诗歌语言之所以具有这种力量,是因为它也是一种原始的语言。它不仅由任意的抽象符号组成,而是根植于音乐和形式,从而根植于身体。因此,词语的感觉不仅可以通过心智的语义解释来理解,还可以通过声音和身体来感知。因此,诗歌和诗歌语言的声音可以将儿童带回到语言和身体不是作为无法调和的经验面向,而是作为根本相互关联的地方(参见Coats,2013年;Pullinger,2017年)。它们让儿童(以及我们所有人)放心,我们在语言中给予和接收的东西既不是偶然的也不是人为的,而是在某种程度上与我们的具象本质深刻相关。
其次,儿童诗的童真在于它们与声音和身体的关系。原始的诗歌语言通过形式、声音和动感等方面激发了一种主动的、具体的对待,同时通过非形式语义元素激发了一种共情的反应,这对于儿童诗的读者来说,他们与世界和语言的关系处于发展的早期阶段,并深深涉及身体,具有重要的影响。
时间
一首诗的意义,即使是一首儿童诗,有时并不总是显而易见。达菲在这首诗中暗示,要理解一首诗——包括这首诗——我们必须自己串联起来。
诗歌的文字
如同北斗星的连线,
你的望远镜捕捉到的银河;
诗歌的文字闪耀如星星;形状则由读者来创造。
但这可能需要时间,形状可能会在多次阅读、表演或后来的生活体验中逐渐显现。与此同时,诗歌的形式和诗歌语言的音乐性——其韵律——支撑着我们,容纳着我们的不知晓,同时又引领我们走向新的理解。因此,尽管一首诗歌的任务是捕捉一个瞬间或一系列时刻,但诗歌本身并不是瞬时的。重读,正如柯林斯(1991)所认为的,是它的默认模式。那里是它的回报之地,就像音乐一样,那里的愉悦会不断增强。诗歌本身也是本质上和有意地让人记忆深刻,因此儿童时期遇到的诗歌可能会有机会随着时间展开其意义和重要性。在我们最近一项调查经验的项目中,儿童通常会喜欢(即使他们并不完全理解)成人的诗歌,而许多成年人会终生怀抱着一首童年的诗歌,从中发现越来越多的回报(Pullinger和Whitley,2017)。
因此,儿童诗的童真的第三个独特方面与其时间性密切相关。在叙事中,意义和重要性通过故事的时间展开。在一首诗中,这些东西可能只在第一次阅读时部分展开;其余部分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来,也可能不来。这种运动本身反映了儿童意识的一面。作为儿童,我们非常清楚自己的部分理解,但我们也生活在一种信念中,即我们会知道更多,我们会有更深入的理解——并期待着那一天。我们生活在一种信仰中。许多诗歌——就像诗人格林·马克斯韦尔所说的那样,“值得一试的诗歌”(2012年,第43页)——是在信仰中遇见的。
所有这些的一个推论是,如果意义的构建分布在头脑和身体中,并跨越时间,那么暗示的读者必然是一个相当模糊的人物。那么,如果“诗歌的文字是你曾经的自己”,那个“你”指的是成年人还是孩子?因为模棱两可是一种重要的诗歌策略,拥有两种解释似乎是合理的。对于成年人来说,最后的音符听起来很怀旧。对于孩子来说,这些词可能没有那么强烈的悲伤感,但孩子也非常清楚自己的成长,以及早期婴儿时期的损失。此外,这首诗还展望了孩子的未来,那时这首诗将成为你曾经的自己。
诗歌的文字 就像穷人帽子里的硬币;迷路猫的爪子。 诗歌的文字是你曾经的自己。
诗歌的文字是你曾经的自己
通过这个简短的分析,我试图展示诗歌提供了与叙事完全不同的阅读条件,其中边界显而易见且特征明显地流动。对于儿童诗歌,这些条件在成人与孩子之间建立了一种不同的关系,与叙事不同,并创造了持续性和亲近性的可能性。在没有叙事约束的情况下,伴随线性发展和儿童主人公,一种特定类型的童真变得明显。这并不意味着儿童诗歌的童真局限于儿童诗歌。它也可以为我们提供关于儿童叙事虚构的新视角,同时丰富我们对儿童文学的更广泛理解。
References
Bennett, Jane. (2001). The Enchantment of Modern Life: Attachments, Crossings and Ethics. Princeton & Oxford: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Bolte Taylor, Jill. (2009). My Stroke of Insight. London: Hodder.
Coats, Karen. (2001). Keepin’ it plural: children’s studies in the academy. Children’s Literature Association Quarterly, 26(3), 140–150.
Coats, Karen. (2013). The meaning of children’s poetry: a cognitive approach. International Research in Children’s Literature, 6(2), 127–142.
Collins, Christopher. (1991). The Poetics of the Mind’s Eye: Literature and the Psychology of Imagination. Philadelphia: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Donaghy, Michael. (2005). Introduction. In Michael Donaghy (Ed.), 101 Poems About Childhood. London: Faber.
Dufy, Carol Ann. (2009). New and Collected Poems for Children. London: Faber.
Eliot, T.S. (1933). T.S. Eliot Selected Prose. Harmondsworth: Penguin.
Gubar, Marah. (2013). Risky business: talking about children in children’s literature criticism. Children’s Literature Association Quarterly, 38(4), 450–457.
Hollindale, Peter. (1997). Signs of Childness in Children’s Books. Stroud: Thimble Press.
Maxwell, Glyn. (2012). On Poetry. Croydon: Oberon.
McGilchrist, Iain. (2009). The Master and His Emissary: The Divided Brain and the Making of the Western World. New Haven & London: Yale University Press.
Nikolajeva, Maria. (2018). What is it like to be a child? Childness in the age of neuroscience. Children’s Literature in Education, https://doi.org/10.1007/s10583-018-9373-7.
Nodelman, Perry. (2008). The Hidden Adult: Defning Children’s Literature. Baltimor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Pullinger, Debbie. (2017). From Tongue to Text: A New Reading of Children’s Poetry. London:
Bloomsbury.
Pullinger, Debbie and Whitley, David. (2017). The Poetry and Memory Project. http://www.poetryandmemory.com/.
Rose, Jacqueline. (1984). The Case of Peter Pan, or The Impossibility of Children’s Fiction. London:
Macmillan.
Rudd, David. (2018). Childness or child-less? Signs taken for wonders. Children’s Literature in Education, https://doi.org/10.1007/s10583-018-9371-9.
Tatar, Maria. (2009). Enchanted Hunters: The Power of Stories in Childhood. New York: W.W. Norton & Co.
Waller, Alison. (2010). Psychic barriers and contact zones: rereading rose and the rupture between child and adult. Children’s Literature Association Quarterly, 35(3), 274–289.
Pullinger, D. (2019). The words of poems are who you were: Contradictions and continuities in signs of childness in children’s books. Children’s Literature in Education, 50, 3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