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1世纪,大陆和台湾的课纲先后提出“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以进一步加强与深化上世纪末针对分数至上的“应试教育”而倡议的“素质教育”。这是应运时代发展的需求,基本理念源自OECD所推动的PISA测试。
“素养”不只是掌握知识与技能,它还包含了“各种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易言之,教育不再是“背多分”,牢记式的知识对个人发展帮助不大;即使是阅读、演算等技能,也不一定能和生活结合,以面对未来的复杂挑战。教育更加关注学习与生活的结合,并透过实践来彰显学生的全人发展。
例如4C教育中的沟通力,要能有效的沟通,个人不但要具备言语能力,还得综合实用性的信息科技,并且结合自己看待对象的态度。我国基建主席就曾因为说话轻浮,带有嘲弄听众的言论而犯众怒,这就是缺乏语文素养的表现①。。
随着核心素养的提出,语文课纲也强调了“语文素养”。除了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知识,还得培养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语文能力,以正确运用语言文字。语文课程还致力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以建立健全人格,为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我曾经以“何谓语文素养”为题测试学生的理解力,结果发现他们写了不少,却兜兜转转地说不出一个所以然。
综合OECD和国外的教育纲要,我觉得“语文素养”除了知性上的,还要情感上的,乃至行动上的。知性的,就是对华文的基础驾驭能力,能够熟练地应用这个语文,以吸收新知、思考、表达;情感上的是爱上这个语文,知道这个语文本身存在的魅力,不管是作为承载各种文史知识的载体抑或传递时代的新知,它都足以扮演好它的角色;行动上的则是尊重这个语文,不会亵渎它,连开玩笑诋毁也不会去做,反而会在生活中多用这个语文传递文明,延续人类的智慧。
注:
① 新闻可见东方日报报道。
《星洲日报·东海岸》12/06/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