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一条艰辛而深刻的路

郭史光宏
2021年9月1日

儿歌、童谣、童诗、古诗,一天诵读一篇,是我们班每日的早课。坚守着日积月累的精神,信仰着水滴石穿的力量,“日有所诵”就这样走过了三十八周,风雨不改,细水长流。所谓:“温故而知新”,每至长假前,我们会暂时停下脚步,不再诵读新的篇章,而选择复习先前诵读过的作品。

  转眼已近十一月,距年终假期仅剩三周,又到了“温故知新”的时候。屈指一算,八月开学至今,不觉已诵读了40首名篇。我于是组织起“日有所诵大挑战”,定下30首的门槛,只要学生能在一周内背诵至少30首诗歌,将获得奖赏。消息发下,学生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诵读的时段成了大家的自习时间,我则端坐教师桌前,逐一考核一众小秀才。

  虽说我班只有区区十二位学生,但秉性各异,大家应对“日有所诵大挑战”的举止与态度都大不相同。一些学生压根儿没把30首的门槛放在眼里,自顾自背诵,誓要背尽40首才甘心;一些学生则双目紧盯30首的门槛,未达门槛前努力不懈,一过门槛即高呼“收工”,合起本子,一旁快活去了;一些学生最初兴致勃勃,奈何背了十多首后却意兴阑珊,再提不起劲儿;更有一些学生打一开始就视30首的门槛为不可能,一点想尝试的念头都没有。

  我想我能明白学生一系列举动与态度背后的想法。一些对自己有着较高要求,务必做到尽善尽美;一些只求达到最低标准,能够过关即可;一些缺乏热情与兴趣,怎样都无所谓。中国小学语文教师薛瑞萍说过,“其实一部分人不参加,那才自然,才合乎道啊。——不参加就不参加,世界上没有一件事是所有人都必须参加的。”学生有权选择面对挑战的态度,我也尊重他们各自的选择。然而,我更欣赏对自我抱有较高要求的一群。

  只要背诵30首诗歌,就能得到奖励,为何还要那么笨,去背诵全部40首呢?那些背完40首诗歌的学生,也许还要受到他人嘲笑的眼光,成为他人眼中的傻瓜。他们难道不知道额外背诵的那十首不会带来任何奖励吗?很明显,他们是知道的,但他们不在乎,一点也不在乎。他们之所以选择背完全部40首诗歌,是想向自己下战书,挑战自己的实力与潜能。达到目标,他们收获的不是额外的奖励,而是再多的奖励也无法比拟的满足感。

  我一直都相信,路是人走出来的,而人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人生的道路上,我们需要做许许多多大大小小的抉择,开创自己的人生。我们可以抱着“凡事能过关就好”的态度,选择一条平坦而顺畅的路,平平凡凡,没什么波折,没什么困难,当然,一路的风景也不会有什么特别,走着走着,不知不觉就到尽头。我们也可以抱着“凡事做到最好”的态度,选择一条艰辛而极具挑战的路,百折千回,尽是波澜与风浪,当然,这一路的风景必定奇异而璀璨,何时到终点不重要,精彩的过程已经值得。

  身为老师,我尊重学生的选择,但我真心希望我的学生能把眼光放高放远,追求更有价值的生命,活出精彩而深刻的人生。然而我毕竟不是他们,我只能一再地“希望”,只能不断地鼓励、打气,期盼将自己的热情传送出去,感染他们。用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话来说,就是“给予完全的耐心,付出全部的努力——然后是等待,等待思维的苏醒。”

分享:
Wechat Qr

童年书相伴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