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Close this search box.

黄先炳:立足本土,放眼世界

黄先炳
2021年11月29日

“立足本土、放眼世界”,网上说是21世纪青少年的重要素养之一,因为新时代的青年,应该具有本土情怀与全球意识,做个真正的世界公民①。

不过,我在80年代参与活动时,就知道这个口号,当时叫“扎根本土,放眼全球”,是马来西亚佛教青年总会最先喊出,目标是建设大马佛教②。90年代,马华文学也提出类似的口号,在一次国际学术研讨会后,还出版了论文集《扎根本土,面向世界》③。

有人问我,口号喊了近半个世纪,大马佛教长个什么模样,马华文学又有何独特性?我还真答不上来。一切还在努力中吧!

我想之所以要放眼世界,是因为人类本就是个生命共同体,相互间有着密切的互动关系。学术说法是它“强调个体和群体的有机关系,使个人对所属共同团体产生荣辱与共、祸福相依之道德责任的政治哲学思想”④;接地气的说法则是人类是你好、我好、大家好,你坏、我坏,大家也坏的。最近我们经历冠状肺炎的大流行,不由你不相信人类真是生命共同体。

既然是共同体,那么对于世界的变化,我们不得不密切关注和了解,研究后还得给予适当的回应。固步自封,墨守成规无疑是画地自牢,不求进步的做法。但放眼世界而不注意脚下,难免要离地,所以我们还得立足本土,进行适应本土大多数人的需要,同时进行扎根的工作。

如果把“立足本土,放眼世界”当成是因果关系,就要争论孰先孰后的问题,难免就要纠结一番。如果把它视为并列关系,二者就可以共存。

例如中国民间发起的儿童阅读运动,会大量阅读绘本。大多数的优秀绘本都是外来的,却不见他们抗拒。这是文化底蕴深厚,一如过去中华文明曾接受的考验般,融合后再开新机。如果再往前推,从西学东渐到“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不也归结到中西融合吗?何必担心孰先孰后?只要心怀本土,放眼世界必然促进我们的成长。

不过,我还是担心我们会忘了本土的“先天不足,后天失调”、文化底蕴不足的缺陷,过于放眼世界而忘了立足本土。例如在捍卫母语教育时,也跟着喊“华语文”的口号,不但要质疑我们的母语是什么,还要放大口语和书面语的差异,俨然一刀切。有时又因害怕方言断根,矫正“多讲华语”运动而两头极端游走,过度放大方言的地位,这又会开创出怎样的格局呢?我们的民情不同,是没有条件像台湾人般斗争,也没有这个必要。

放眼世界的当儿,还是要立足本土。

注:

① 可参见链接

② 具体时间忘记了,印象中是1984-5年间,马佛青总会在太平主办“为大马佛教开拓新境界”学术研讨会提出的口号。

③ 研讨会的论文集(1998)可以从马华文学电子图书馆下载

④ 这是《国语辞典》的诠释,可参阅汉典网络词典。

《星洲日报·东海岸》02/10/2021

分享:
Wechat Qr

童年书相伴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