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看了一堂网课,感到很失望。是看到小学生在网课中的反应而失望,而不是对课堂教学感失望。
这是一堂公开课,学生可以在留言区留言,结果种种话语都出来了。
“很闷啊!我不要参加。”
“什么时候下课?”
“老师你很丑,可以换一个帅一点的来吗?”
有人出言相劝,有人马上回应:“你一个人叫1600个人安静,你觉得可能吗?”
“我想骂脏话。”……
授课老师要大家用“因为……所以”说说课文中的内容,培养概括能力。学生说的却是:
“因为我有做功课,所以没被老师打。”
“因为我要死了,所以要在死前做我要做的东西。”
我的学生说:“吓死人!现代的学生受到网络的影响,胡言乱语,什么都敢说!我们真还脱离时代了。”
我倒是惊讶他们的反馈。这些话语不正是儿童的天性吗?是最真实的表达。
已建立正确儿童观的师范生,在现实当前怎么反却步了?儿童敢于表达自己绝对是好事,这样我们才知道他们在想什么。“教育”的产生必定是从学生的“眼前那步”开始,不是从大人理所当然的设想开始。
小学生抗议,不想上课,是不是因为他们的时间被剥夺了?俗话说“勉强没有幸福”可真是一语中的。偏偏我们的生活却充斥太多的“勉强”,不只是童年,成人的世界更是如此。一个讲座希望有2千人出席,主办方会想方设法招人,威迫和利诱并用。成人世故,被强迫也不说出口;童言童语,不正好提供信息让我们反思吗?如果说真话的反而被责备,我们倒该认真想教育何为了。
至于胡言乱语,也有很大的思考空间。撇开先前说的心理抵触,也该反思课堂营造的气氛,是否有效把学生引入学习的状态。小班制可以达到的效果,大班却不一定可行。教学是一门专业,得相机而行事,善于观察外境,把一切转为有利学习的条件,这才是教育。
我们不是该这样思考吗?为什么就只想到错的是儿童?
刊登于《星洲日报·东海岸》08/11/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