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诗蓉:不要抗拒长辈图

陈诗蓉
2020年10月14日

不记得从什么时候起,社交平台开始涌现大量制式化的问候、祝福图片。除了一日三次的早安图、午安图、晚安图以外,还有为不同节日而量身定制的祝贺图片。不管是遇上端午、中秋、冬至、新年等传统节日,还是全民同欢的国庆日、劳动节等,都不乏应节应景的图片。由于使用者多为长辈,故被称为“长辈图”。

不知道这带有戏谑、嘲讽意味的称号始于何方,源自何人,只知道它并不怎么受年轻人欢迎。谈到长辈图,年轻一代总流露哭笑不得的神情,大有不敢恭维,却身不由己之势。因为他们虽然抗拒使用长辈图,却无法拒绝接收长辈每日发送过来的好意,有者甚至还因此而心生烦恼,恨不得拉黑。

避免拉远两代关系

不一样的生长环境,不同的时空背景,造就了不同的价值观、审美观。在科技日新月异的当下社会,两代人由于更新知识,接受资讯的能力差异,距离更远远地被拉开了,这是传统代沟在网络世界的延伸,即所谓的“数码代沟”(digital generation gap)。

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Margaret Mead)的描述非常形象:“青少年和所有比他们年长的人——隔著一条深沟在互相望著……一条深深的、人工的沟壑是人类亲手所挖,它发明了一种技术把四十年代中期以来成长起来的人与此后成长起来的人分开了……”。

这样的鸿沟或许无法完全弥合或消失,但如果能尝试多些理解、包容,将可避免科技把两代关系继续拉远。

对长辈来说,面对和适应高度资讯化时代,是一项颇为艰巨的挑战。他们必须先战胜对新科技的恐慌,还有接受重新学习的挫败感,才能踏出第一步。为了能与家人、亲友保持联系、维持互动,是促使他们愿意跨越障碍,重新学习的主要动力。大家看似无意义的图片转发,乃是他们在网络世界与亲友保持连结,与他人维持互动的重要形式。长期缺乏回应与互动,将削减他们持续学习,继续探索的的兴趣与动力,非常可惜。

不是鲜花,就是风景,字体大大,字句毫无新意的“长辈图”看上去的确不够创意,也不够个性化,比不上亲手输入的字句真切、动人,有诚意,但只要理解到长辈的成长时代与当今的数码时代的差距有多么远,知道他们为了适应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须具备多大的毅力,付出多大的努力,克服多少有形无形的障碍,才成功走入网络世界走近你,你就会知道哪怕只是复制粘贴转发的动作,都值得喝彩,值得鼓励。

往深一层想,长辈图寄寓的不止是问候与祝福,还有互报平安的意义。人在图在,不要等到哪天消失了,才发现到原来能收到长辈图,也是一种幸福。

此文刊于:东方日报2020年10月08日| 专栏:大题小作

分享:
Wechat Qr

童年书相伴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