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Close this search box.

学习非得痛苦不可?

郭史光宏
2022年1月7日

“研究显示阅读能增进培养识字力,也产生大概没有人会有异议的结论:阅读很有帮助。不过研究其实支持更强的结论:阅读是唯一的方法,唯一能同时使人乐于阅读、培养写作风格、建立足够字汇、增进文法能力,以及正确拼字的方法。”——美国教育学者史蒂芬•克拉申教授(Stephen D.Krashen)

对于“学习”,感觉上大部分东方人都有一种认知:学习是痛苦的。我们推崇“刻苦耐劳”,钦佩“十年寒窗”,赞赏“积极努力”。我们对孩子说,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我们给学生讲,不经一番寒彻骨,焉得梅花扑鼻香。背后的潜台词是:学习很苦,但为了将来,还是咬紧牙根,发奋图强吧!

在学校,校长告诉老师,要学生学得好考得棒,老师是要付出的。而所谓“付出”,就是更多的功课,更多的补习,更多的操练。在教室,老师也告诉学生,要学得好考得棒,学生是要付出的。而所谓“付出”,则是做更多的题,记更多的生字,背更多的范文。于是,师生一起咬紧牙关,一同壮烈牺牲。现实当前,似乎不这么做就无法学得好,考得棒。

学习,真的非得如此痛苦不可吗?中国朱自强教授提过一个假设。他说,若一个孩子不到学校上课,而是待在图书馆里,我们给他准备合适的世界优秀儿童文学,供他自主阅读,再不时与他进行轻松的讨论与分享,若干年后,他的语文能力会比那些上学的同龄孩子逊色吗?这个假设让我一时浮想联翩,一直到我读到美国教育学者史蒂芬·克拉申教授(Stephen D.Krashen)那本著名的《阅读的力量:从研究中获得的启示》。

这是一本严谨的学术著作。正如书本副标题所示,克拉申教授细述了搜罗自各国的研究成果,在实证数据的基础上归纳出掷地有声的结论。许多学者进行过“校内自由阅读”(FVR,Free Voluntary Reading)与“传统阅读方案”的比较研究,其结果让人震惊。

所谓“校内自由阅读”,主要指三种方式:持续默读(Sustained Silent Reading)、自主阅读(Self-selected Reading),以及广泛阅读(Extensive Reading)。在持续默读中,教师和学生每天都自由阅读一小段时间(5到10分钟不等)。自主阅读时,教师会以座谈会的方式和学生讨论读了些什么。广泛阅读时,学生需要对自己读的东西负一点责任,例如,为所读的东西做一小段总结。另一边厢,“传统阅读方案”则强调指定的阅读内容,和直接针对文法、字汇、阅读理解力,与拼字的教学方式。

简单来说,“校内自由阅读”让学生在语文课自由选择并阅读书籍,而“传统阅读方案”则是我们一般的上课方式,围绕指定教材,教师讲课,学生听课。研究中,以两种不同方案学习的学生,将定期面对同样的阅读能力测验。统计了多年来学者们的研究成果,克拉申教授从中清楚看出两件事。

第一、他发现“校内自由阅读”方案总是比较有效。在总数五十四件比较中,有五十一件(94%)是自由阅读方案的效果与传统阅读方案相当,甚至更好。第二、研究显示时间越长,自由阅读越有正面的效果。他发现,只要实施自由阅读的方案超过一年,学生在阅读能力的测验中一定比传统方式的更好。

由于此结论源自切切实实的科学研究,确实让我大吃一惊。试想想,教师天天兢兢业业,口若悬河,学生则刻苦耐劳,做了无数的文法与字汇练习。可到最后,他们的阅读能力竟然不及那些成天自由阅读的学生。教师舍弃精彩的文学作品,不厌其烦地绕着一本本教材和一份份模拟试卷讲个不停;学生逼自己放弃有趣的故事书,埋首于沉闷的文法练习。如此壮烈牺牲盼来的,却是高耗低效,怎不叫人无限唏嘘?

克拉申教授从研究中获得了启示,我们呢?

此文刊登于:《联合日报》13.2.2013

分享:
Wechat Qr

童年书相伴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