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问是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技巧之一。善于提问,不但可以启迪学生思维,激发思考,还可以获得有用的反馈信息,帮助检视教学成果,改善教学。
“知识就是力量”的时代①,教师习惯满堂灌,唯恐学生没有获取知识,结课时又常以是非题概括教学。比如说教《吞只活猫》②,一开始教师就介绍阿凡提,从新疆谈到穆斯林,再从民间英雄谈到历史人物,最后还要点出课本的错误信息,辨析主人公是不是来自《伊索寓言》。
小结时,教师问学生:“现在你们知道阿凡提是谁了吗?”为了避免再受信息的疲劳轰炸,学生识趣地齐呼:“明白!”教师满意的点点头,再说:“所以你们说阿凡提是不是一个充满智慧的人?”学生欣然说:“是!”
现今的课堂教学,当然不会是这样“只为落实目标”般教学,单方面灌输知识。因为它既无法有效指导学习,也无法让教师获得反馈信息,检讨教学得失(学生的回答不代表真实的学习情况,他们是配合老师“演戏”)。
“信息是力量”的今天③,知识不再是部分人的专利,只要能上网,知识俯拾即是。教师已经转为学习的组织者,重视构思活动,以引导学生提取信息,筛选信息,和进行思辨。流行用语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当课堂的主人”。让学生发现问题,梳理问题的关键,进而解决问题,比“知道了什么”来得更踏实。
疫情促进教学常态的变革。疫情期间,不会用电脑的老师也会了,只知道电脑是玩游戏的工具的学生也知道电脑具备搜索的功能,如果善加利用这项转变,教育将会大跃进。以上述课文为例,如果教师提示,阿凡提姓“阿”吗?为什么这个名字和我们常见的不一样?再看看插图中的阿凡提,猜猜他应该是什么地方的人。
学生解决了这个问题,可以顺藤摸瓜,让学生再搜索何谓《伊索寓言》,这是来自什么地方的故事。用图片比较两地的男人,看看有什么不同。最后,小结时可以让学生自由说说学会了什么。
当然,这样的教学遐想并不是阅读教学的精华,我只是看到有家长发现课本的错误,担心这会成为“悲剧”④,影响小学生的学习,因此有感而发,提出教学与昔日的差别。课本是人编写的,难免也会犯错。这反而提供了机会教育,使教育更有效进行。
引导学生思辨,不论那是一个小小不起眼、若有若无的概念,不也是一种习惯的培养,进而转化为终身受用的素养?我们怕的是一直灌输,要学生像海绵般一直在吸收。
注:
① 网络资源普遍展示“知识就是力量”(knowledge is power)这句话出自培根。但是培根说的是知识本身就是力量(knowledge itself is power),指向并不一样。HIlary 的博客(看图片的链接)有一段话很有意思:The term “Knowledge is Power” was first coined by Sir Francis Bacon dating all the way back to 1597! The essence of the saying was that the more one knows, the more one will be able to control events. This saying sparked generations of people seeking knowledge. It’s why your parents in this era probably shared countless images like this one. (看下图)
图片取自:Hilary 个人博客
② 马来西亚华文小学华文一年级课本第137页,Malaya Press, 2016
③ 网络普及的今天,一切都要求数字化,以便可以在互联网上流通。信息储存量已经是非常大,处理信息的能力就显得非常重要,要不然今天的知识会变成一个外挂的东西,没有用处。以下一段文字说明为什么说information is power: The core element that drives the digital society is digitalised information. Information is the key to how the digital society adds value and redistributes power. In a connected world, information gains power through permanent storage and wide distribution. The same information that existed in the analogue world can exponentially increase in power once shared on digital networks. 原网址
④《星洲日报》9/11/2021言路版刊载周嘉惠先生的《华小课本是一场悲剧》,段时间内点击率破20万 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