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文章

绘本里的声音和歌声:倾听绘本的声音

《非洲的声音》也译为《羊皮大鼓咚咚咚》

我想介绍的是《非洲的声音》(泽田俊树文/图,讲谈社)“乘着干燥的风,从什么地方传来了鼓声”。这是非洲的风景。四处安闲静谧,画中并没有声音。虽然没有声音,侧耳倾听的人却能听到声音,听到从什么地方传来的鼓声。或者更进一步,也许应该说是用心倾听。只是侧耳倾听,也许是听不到的。就在这样的景色中,不知从什么地方传来了鼓声。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有什么人正在敲鼓。书中这样写道:“把树掏空,做成鼓身,在上面蒙上一头山羊的皮。死去的山羊留下皮,变成了声音,还在活着。”它变成了声音,留在世上。这个意思在最后也有表达,就是说,这本书表现了声音这一事物的深刻主题。人们认为某个生命已经死了,可是,实际上他的声音留下来,充满了世界,这本书表达的是这一思想。这样的珍贵的大鼓在祭祀时被散响了。沐浴着阳光,山羊皮发出的也是嘭嘭的声音。就是这样的画,他们好像非常快乐。

在看这本绘本的时候,这样的声音在我们的心中响起。“干燥的风,载来大鼓的话语,大鼓的话语摇动着绿叶,传到遥远、遥远的地方。”语言不断向前发展。“在很久很久以前,从遥远的祖先开始,人类就在永恒不变的夜晚,与星星们一同入眠。”这是自古以来不曾改变的情景。这一情景里也充满了声音。这样的地方是声音的了不起之处。我刚才只给大家看了画,但光是看画就非常生动了。

  说实话,就这一本书,如果让我讲一个小时,也完全不成问题。接下来,夜晚过去,早晨来临。“特别的早晨来临了。这是祭典的早晨。从邻村,从邻村的邻村,伴随着鼓声,众多的人聚集过来。”在祭祀时,音乐和鼓声是不可缺少的。很多人高兴地聚集过来,然后做好吃的东西。为了做好吃的东西,响起了捣谷物的声音以及各种各样的声音。接着,大家要欢乐地跳舞,感谢太阳的恩惠,感谢生命的延续。大鼓被敲响了,现在大家开始跳舞。这幅画也充满了声音。不仅是鼓声和舞步声,也可以听到人们的生命鼓动的声音。看着这种情景,我常常想,在现代,举行这样的祭祀礼很难了。在现在的世界上,能让大家如此欢欣跃动的祭祀实在是变得大少了。但是,这里有着这样的祭祀,结尾是这样的情景。寂静的,没有声音的寂静的世界,可是,从什么地方传来了大鼓的声音,到此作品结束。这是主题的重现。听似没有声音,却又充满了声音,如果用心地侧耳倾听,不就可以听到这声音吗?

摘自河合隼雄、松居直、柳田邦男著的《绘本之力》21-23页

更多文章

童年书相伴公众号